top of page

​樂齡揪一起

本專案以退休高齡者為目標使用者,鑒於社會參與對高齡族群生心理之正向影響,企圖開發網路APP產品以推動高齡族群在退休生活中仍能持續不斷參與社會,避免其與社會脫軌,活絡高齡者生活圈。

專案緣起
CH.1

​專案緣起

1534.jpg

01

專案背景

  本專案奠基於社會參與對高齡者的正向影響,觀察發現近年高齡者積極社會參與的現象,並順應高齡者使用科技網路技術的人口逐年提升,預計開發專屬於高齡者的社會參與社群平台,重點項目包含志工資訊統整與收集及各項樂齡學習活動的整合發布。

專案目的

短期:透過開發高齡者社會參與社群平台推進高齡者社會參與,避免其與社會脫軌外也能回饋社會,達到自我價值的肯定。

 

長期:透過高齡者不斷現身參與社會,增進大眾對於高齡族群的正面印象。

02

elderly-couple-happy.png

03

目標使用族群

  現行各國對於高齡者年齡定義不盡相同,本專案配合我國現行規範及社會狀況將專案目標使用者訂為50歲以上高齡者,並且具有以下特點:
 

  1. 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及不排斥學習智慧型手機者。

  2. 目前屬於退休身份或無尋求正式工作之必要者。

  3. 不排斥參與社會者或有參與動機但無從下手者。

  4. 有自身興趣欲尋求志同道合朋友但無從下手者。

001-05.png
001-03.png
001-07.png

年長者家屬

年長者本人

高齡者相關之

非營利組織

001-02.png
001-04.png
001-06.png
001-08.png

政府社政及衛政單位

社區單位

社會大眾

產業

​利害關係人

04

研究分析
CH.2

​研究分析

競品分析

​競品分析

  針對本專案目標:期望透過平台增進高齡者參與各項樂齡活動學習、交友及志工等社會參與活動,活絡高齡者退休生活。因此研究首先將調查現有相關產品與平台,並針對其優缺點加以分析,作為後續開發參考。

未命名-2-04.png
未命名-2-07.png
002.png
001.png
48929073_526015921141243_378871697108474
競品.png
使用者分析

​使用者分析

  本專案採用之使用者研究方法為半結構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訪談目標為挖掘高齡者心中對於退休生活的真實需求,並採取立意抽樣(purpose sampling)的方式選擇適切的受訪者。


  本次共計訪談18位高齡者,男性7位,女性11位。 年齡分布自55歲~85歲,平均年齡71歲,居住地區涵蓋高社經都會區域及鄉村邊陲地區。

  透過質化研究之分析方法,針對訪談內容進行編碼分類後加以歸納整理出了以下幾項關於本專案目標使用者的洞見。

高齡者退休生活核心狀態:
突如其來的空閒時間
 

高齡者退休生活核心議題:
「找事做」

「時間突然多了很多,一開始有點茫然,後來以前同學找我去學水墨畫,我覺得多了可以學自己有興趣的東西的時間。」

「在職時沒有甚麼自己的時間可以跑外面,退休後就有時間散步和去卡啦OK。」

「在職時沒有甚麼自己的時間可以跑外面,退休後就有時間散步和去卡啦OK。」

高齡者退休生活核心狀態:突如其來的空閒時間


  經訪談資料分析發現高齡者對於退休生活的想法多為「突然多了好多時間!」,有別於退休前鎮日忙於工作,退休後突然多出了大把時間可以運用,部分高齡者對此採樂觀的想法,認為多出的時間可以交由自己自由規劃,然更有部分高齡者認為突如其來的空閒時間使自我感到空虛及茫然。

高齡者退休生活核心議題:「找事做」


  面對退休後的生活,高齡者認為最核心的關鍵為「找事情做」,在於多數高齡者認為如果放任自我久居家中將會使身心退化,因此需要參與社會與維繫交友;而有部分高齡者認為終身學習、完成自我價值是重要的,因此若非身體狀況不方便出門,多數高齡者仍會主動或被動參與社交活動、教育課程及志願服務。

高齡者退休生活核心議題:「找事做」


  面對退休後的生活,高齡者認為最核心的關鍵為「找事情做」,在於多數高齡者認為如果放任自我久居家中將會使身心退化,因此需要參與社會與維繫交友;而有部分高齡者認為終身學習、完成自我價值是重要的,因此若非身體狀況不方便出門,多數高齡者仍會主動或被動參與社交活動、教育課程及志願服務。

back

退休高齡者及其社會互動狀況


  根據訪談資料分析,本專案將高齡者依據其與社會互動的積極程度分為三大類型:

主動分享型高齡者:此類型高齡者本身教育程度較高,多居住於都會區,熟稔科技網路且生活資源豐富。對於退休有一定的想法,多數會焦慮於退休後的空白時間,認為不該虛度光陰,因此多會積極主動規劃退休生活。其喜分享並樂於參與活動,常為團體活動的倡導者,訪談資料中許多會號召朋友鄰里參與活動之活躍型高齡者皆為此類型代表。

 

被動逐流型高齡者:此類型高齡者佔訪談多數,教育程度中間,對於退休生活較未有一定的堅持,認為平安、穩定地過生活最重要,雖認為退休後「找事情做」是重要的,但傾向於無壓力的社會參與。此類型高齡者雖認為參與社會是重要的,但因個性多半較為內向或不熟諳查找社會活動資源,與社會互動的模式較為被動,社會活動的參與多半依靠朋友邀約。

 

消極型高齡者:此類型高齡者多半居住於資源相對貧乏區域或是身體狀況不佳,因生理條件及地方資源限制致使其對於社會活動參與興致缺缺。

 

​  根據上述研究,本專案將目標使用者鎖定為主動分享型高齡者及被動逐流型高齡者,選擇前者是因其具有號召性以利凝聚使用者,選取後者則因其為多數的高齡者代表,本專案期望能促進中間多數的被動逐流型高齡者積極參與社會,並維持主動型高齡者的活躍型,以期擔任推廣的角色。

​針對目標使用者更詳細的研究資料:
核心問題界定

核心問題界定

  本專案透過針對目標使用者的半結構式訪談洞察出高齡者退休後的生命狀態與核心議題為「找事情做以維繫身心健康」。身體健康大不如前的高齡者相對於青壯年,更著重於個人生理健康狀況,他們明瞭健康的生活狀態除了健全的身體外,避免無所事事閒置在家更是重要的關鍵,因此如何填補從職場退出後而多出的大量空白時間成了高齡者眼下最重要的問題。

​  專案延續上述高齡者核心議題「找事情做以維繫身心健康」,透過訪談資料分析出影響高齡者參與社會的困難點如下:

動力

不足

​生理疲勞

時間彈性

資訊混亂

動力不足:高齡者無明顯積極的推動力主動參與社會。

生理疲勞:高齡者身體狀況退化,容易疲勞。

時間破碎:高齡者可支配時間雖多但時間破碎。

資訊混亂:社會參與活動雖多元但資訊混雜,分散各處。

  奠基於以上高齡者參與社會之困難點,專案比對訪談資料製成同理心地圖與人物誌,描摹出目標使用者對於社會參與行為的需求為:

傾向無負擔且時間自由的社會參與活動,

若能學到一點東西或交到朋友也不錯。

  綜合上述,本專案欲解決高齡者參與社會所遇困難並開發出貼近高齡者社會參與需求的產品。

設計發展

​設計發展

CH.3

  根據前述界定出的高齡者問題,本專案的概念欲創建一個遊戲化的樂齡社會參與社群APP,積極促進高齡者社會參與,並與政府、鄰里社區中心相合作結盟,運用科技技術替高齡者創造有品質而快樂的生活。本專案認為以遊戲化體驗促進高齡者使用動機、匿名社群交流可以使內向的逐流型高齡者也能放心使用,平台的樂齡活動整合功能使資訊不再混亂,除此之外,網路APP更使身體疲勞或時間瑣碎的高齡者在家也能輕易使用!

原型設計


  為了解決「高齡者動力不足」、「生理疲勞與時間破碎」與「資訊混亂」的問題,本專案提出三個解決方法,分別為匿名的遊戲化社會參與、線上資源與交流平台、即時地圖定位活動。

高齡者動力不足:提供匿名的遊戲化社會參與

  • 獎勵機制:將使用者化為遊戲參與者,每個社會參與活動視為加分任務,參與越多,積分越高(實體活動較虛擬活動加的分數更多以區隔任務難易度,推動些許高齡者為求獎勵而參與實體活動)。

  • 評分回饋機制:高齡者在活動參與後給予活動評價與心得,獲得積分外也漸 進促使高齡者透過APP留下生活軌跡與紀錄,將APP融入日常,增加產品黏著度。

  • 虛擬人物鑒於高齡者個性內向且重視隱私的特性,APP採虛擬人物方式,高齡者可自定義使用者名稱及設計圖像參與平台提供之服務。

生理疲勞與時間破碎:線上資源與社群交流

  • 線上資源彙整:針對想在家輕鬆學習、行動不便或時間不固定的高齡者設置線上課程專區,專區內彙整各種線上學習資訊課程與線上樂齡大學。 

  • 匿名社群交流:設置用戶專頁使高齡者隨時隨地可在平台分享生活及社會參與的活動心得,建立高齡者線上社群圈,內向的高齡者更可無負擔的交友,沒時間的高齡者也可利用平台線上參與話題。 

  • 社群頭銜建立:鼓勵使用者發具主題性的貼文影片(例如:園藝),若單領域發文越多即可獲得頭銜(例如:發一定的園藝分享文章,獲得綠手指頭銜)促進主動型高齡者成為倡導話題者,也能使高齡者透過貼文彼此互相學習分享。

資訊混亂:即時地圖定位活動

  開發即時地圖定位功能,使用者可一目瞭然距離自己最近的活動與課程資訊,解決現存資訊不清楚且混雜的問題。

使用者測試


  初版原型的使用者測試之研究方法為半結構式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訪談目標為確認原型是否能滿足使用者需求。本專案目標使用者主要為都會區退休後高齡者,因此訪談地點選擇台北市大安區高齡者聚集地:大安森林公園,並於2020年12月12日下午至大安森林公園以立意抽樣(purpose sampling)的方式選擇受訪者。

  本次共計訪談6位高齡者,男性3位,女性3位。 年齡分布自50歲~74歲,平均年齡65歲,居住地區多於台北市大安區。分別針對原型中以下五大功能:活動資源彙整、社群動態交流、積分頭銜建立、即時地圖定位、日曆記事功能進行測試與訪談。

 

樂齡活動資源彙整

> 課程評分回饋機制是否增進使用者對於課程的信心與參與度?

> 短影片(30秒-1分)的學習方式對使用者是否具吸引力?

社群生活動態交流

> 看到親朋好友分享正向的生活動態,是否會增加使用者使用意願?

遊戲積分頭銜建立

> 使用者願意使用虛擬人物的意願高低?

> 使用者對蒐集稱號徽章此類榮譽機制是否會增加任務參與動機?

即時活動地圖定位

> 線上地圖顯示附近的活動是否增加使用者參與活動意願?

日曆記事管理功能

> 使用者是否有報名活動後但忘記時間,而錯過的經驗?

> 本產品若有日曆記事功能對活動管理是否有幫助?

woman-senior-consultation.png

正向回饋

 

虛擬角色:

  • 可愛又有趣,且可以增添想像空間

即時地圖:

  • 地圖顯示清楚,且生活已習慣使用地圖

  • 地圖上活動資訊可以加上附加價值,如:獲得新知、健身健康

社群功能:

  • 看到親友正向的生活動態,也會有動機出門參加

  • 在社群有發文紀錄會比較不願意卸載

短影片分享:

  • 習慣以及喜歡短影片形式

  • 短影片有分類系統方便使用者查找

活動評分:

  • 評分機制利於查看評分

  • 能更安心地參加活動

  • 正向留言能引起共鳴

woman-senior-maru.png

負向回饋

  • 對於遊戲化的核心概念興致缺缺

  • 不想與其他人競爭,名次排序會有壓力

  • 徽章圖案表示模糊,可改成文字形式

woman-senior-batsu.png

其他建議

  • 某些使用者提到高齡者需要對據點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才會願意到據點活動。

  • 活動評分需有公信力,使用者才會願意繼續使用。

woman-senior-point.png

  綜合上述使用者回饋及訪談資料分析顯示使用者對於初版原型的細部功能(如:虛擬人物、社群生活動態)滿意度高,但針對專案主要力行的核心概念「遊戲化」及「活動整合」的特色,卻只對活動整合持正向評價,原先預期能促進使用者參與社會動力的「遊戲化」反而增加使用者負擔,使用者大多對遊戲化興致缺缺,表示:「年事已高,不想多花心力與他人競爭。」及「在這個平台得到排名第一能有什麼優惠折扣嗎?」,並且使用者對於與非朋友圈且無相同興趣的陌生人遊戲互動動力缺乏。

 

​透過本次使用者測試,專案得出聚焦的使用者洞察分述如下:

  • 比起虛擬遊戲得到的頭銜與積分,更重視實際可獲得的效益

  • 活動查找使用目的已明確,遊戲化反而增加使用經驗的麻煩

  • 比起不認識的人,更想跟朋友或有相同興趣的人互動

  • 專注發展有興趣的活動,並且喜歡紀錄 生活足跡

  • 興趣同好的結社能提升使用者參與實際活動意願

方案迭代


  專案基於上節使用者測試得到的洞察與回饋進行專案迭代,主要迭代重點為將以初版「遊戲化」為主的樂齡社會參與社群APP迭代成「側重興趣社群」的樂齡社會參與社群APP。將初版「遊戲體驗」、「積分制度」、「社群頭銜」、「線上學習」四大以遊戲為取向的功能轉成以「興趣社群」與 「生活紀錄」為產品主要功能特色。


  本次迭代主要去除使用者回饋不佳的遊戲化體驗,並增強發展使用者感興趣的「興趣結社」與「個人生活紀錄」特點,希望透過協助使用者發展興趣及協助其結社交流,促進使用者積極地參與社會。新增個人活動日記功能以滿足使用者個人生活紀錄的需求,企圖讓使用者將產品視為個人生活足跡的一部分,增加情感黏著度。

依據使用者回饋進行功能設計調整

活動資源彙整
  因使用者回饋有評論與星等功能能使他們更安心,更有意願使用此功能,故保留彙整評分的功能。


社群動態交流
  多數使用者認為短影片功能是他們最熟悉的方式,且透過看朋友以短影片形式分享生活動態會更想出去玩,因此此功能更著重於增加興趣社群功能。


積分頭銜建立
  比起活動積分的榮光,使用者更著重於實質的回饋與個人突破帶來得榮譽感,因此迭代後的功能為增加線下回饋與增強個人紀錄功能為主,例如:可以獲得超市的折價券與計算每週走路里程數。


即時地圖定位
  多數使用者認為地圖化的功能有助於找尋活動,若能知道參加活動的效益會讓使用者更有動機使用,所以迭代後,我們將地圖作為主畫面,並且標示活動目標與成效。


日曆記事功能
  因使用者有提到日曆功能在現存的Google Calendar已經有相似功能,所以迭代後將其功能與手機記事App連動。

功能介紹

地圖頁面(主頁面)

​  為解決活動資訊混雜的困難點,產品透過各大樂齡活動資源的彙整,開發即時活動地圖顯示功能以協助使用者迅速、清楚地查找活動,並將此功能設計為產品主要頁面以快速解決使用者查找需求。地圖頁面顯示活動資訊可劃分為如下三大類型,並能根據使用者過往社會參與經歷及所勾選的興趣進行相關度推播,且能依照距離及交通時間估算使用者時間成本,便於使用者進行活動管理。所在地附近有活動時也會即刻提醒使用者。

  • 實體課程資訊:即時顯示使用者所處位置周遭樂齡課程與講座資訊,並能根據使用者過往社會參與經歷及在「興趣社群加入」選擇的興趣,在地圖上推播與其相關的實體課程,如:園藝插花課、核心訓練課。

  • 志工活動資訊:即時顯示使用者所處位置周遭志工活動資訊,並能根據使用者過往社會參與經歷及在「興趣社群加入」選擇的興趣,在地圖上推播與其相符的志工資訊,如:醫院義工、圖書館志工。

  • 大型免費活動資訊因使用者於訪談中提到對於鄰里及戶外免費活動有更高的參與意願,故系統將此類活動偕同納入推播,即時顯示使用者所處位置周遭大型免費活動資訊,並能根據使用者過往社會參與經歷及在「興趣社群加入」選擇的興趣,在地圖上推播與其相符的活動資訊,如:大安區聖誕晚會、免費室外瑜伽聚會。

搜尋頁面

​  專案整合各大樂齡活動資源,使用者於此頁面能輕鬆依照自己需求進行活動搜尋,降低使用者社會參與的搜尋成本。

  • 搜尋課程:使用者可自行搜尋有興趣的課程,搜尋結果會作為「推薦附近課程」功能的參考。搜尋的結果能即時呈現於地圖頁面,方便使用者估算所在地與課程的距離與路線,利於使用者進行交通規劃。

  • 推薦附近課程:藉由使用者先前勾選的興趣項目,推播附近的課程。星級評價機制可提供使用者活動評價參考,協助使用者決定欲參與的課程。

個人社群動態

​  系統能自動匯入聯絡人/他方社群內聯絡人,便於使用者整合朋友圈。使用者於此區可查閱好友發佈之動態與社會參與後填寫的心得紀錄,建立活絡的個人線上社群。此部分的發文能自動同步於使用者所使用的其他社群媒體。

  • 興趣標籤(Tag):使用者發表與興趣有關之貼文時需建立興趣TAG,此功能得以協助使用者辨識出具相同興趣者。

  • 短影片形式:透過使用者測試得知短影片為高齡者最熟悉的影片模式,其對此類學習短影片也深感興趣,因此本專案主要以短影片的形式包裝學習資訊,使用者可以此作為學習資源外也能自行拍攝生活動態或知識,分享至社群圈。

社團社群功能

​  針對使用者回饋喜與相同興趣者進行交流,本專案規劃社團社群功能協助使用者結社討論。興趣社群的結社來源有三:(1)與政府及社區大學等相關機構相結合,系統得以依據使用者過往社會參與經驗自動匯入相關社團(2)系統依據使用者於註冊時填寫之興趣,自動匯入相關社團(3)使用者得於社團社群中的創建社團功能自行創建社團。

  • 創建社團:使用者可自行創建感興趣的興趣社團。

  • 加入社群:使用者可自行加入符合自身興趣的社團。

  • 社群貼文:規劃社團社群動態頁面及聊天室,社群使用者可於此區交流興趣相關議題,並能於此發布社群公告及擬定線下聚會,為社團的線上交誼廳。

個人活動日記

​  紀錄使用者社會參與足跡及社群互動狀況,並與政府等相關單位配合,整合使用者社會參紀錄。使用者於此區能檢視歷來社會參與狀況,促使使用者將APP視為自己的生活軌跡,增加情感黏著度。系統能分析使用者社會參與度,並於每季對使用者進行回顧推播,帶領使用者回顧參與歷程。

  • 個人紀錄:使用者測試時,使用者提及突破個人紀錄使他們產生成就感,顯現使用者比起與他人的競爭,更專注於個人發展的突破。因此專案產品側重於協助使用者檢視自我的生活紀錄與社會參與的進展,藉由App的資料,使用者可以隨時追蹤自己的上課數、參與志工的次數或運動成就等。

  • 社區參與足跡:與政府鄰里等相關單位配合匯集使用者的社會參與資料,使用者自此能檢視個人的活動動態軌跡,並以地圖圖像呈現(如:參與的活動多聚集於哪一區域等資訊)將使用者的活動軌跡圖像化顯示。

未來展望
CH.4

未來展望

  本專案產品目標為促進高齡者社會參與,經由使用者訪問洞察本平台目標使用族群注重實際利益,因此平台廣納合作商家為使用者爭取優惠,並以此為誘因激發使用者使用動機。平台也透過多元的合作領域現身在使用者生活周遭,更與合作單位串連使用者社會參與資料,整合使用者社會參與軌跡,期望平台能落實於使用者真實生活圈。平台合作單位及合作內容詳述如下:

政府機構

  • 諮詢推廣:配合政府「高齡友善台灣」目標願景,與政府合作推廣產品,於政府高齡相關單位文宣及網路平台曝光以接觸使用者,並爭取日後相關政府活動資助與配合。

  • 綁定註冊:為求首當其衝接觸目標使用者,於使用者至政府申辦敬老卡時即推廣註冊綁定本平台APP。

  • 政策宣傳:本平台提供版位予政府曝光高齡相關政策宣達,增進相關資訊流通。

鄰里社區

  • 諮詢推廣:於社區設置推廣站觸及使用族群,現場提供使用諮詢服務。串動鄰里里長進行平台推廣,以營造友善高齡的社區環境。

  • 社區社群:鼓勵社區住戶於平台創建社區社群,線上社群可即時進行社區事務的布告,宣達事宜與聯絡情感外更可凝聚社區認同。

 

社區大學

 

  • 優惠折扣:出示本平台會員資格證明畫面即可享會員專屬優惠,優惠折扣內容依機構單位訂立為主,吸引平台使用者至社區大學進修。平台使用者所建立之興趣社群團報課程也可享專屬折扣優惠,推動高齡者相約學習。

  • 課程社群:課程可於平台創建社群以宣達相關訊息,於高齡者報名課程時即可邀請其加入APP社群,使未接觸產品的目標使用者轉換為產品使用者。

  • 互惠宣傳:平台提供相關廣告宣傳與社區大學進行互惠,廣告出現版位及推播方式以不干擾使用者為標準,推播方式的觸及分為使用者地理位置及興趣推播。當使用者附近有社區大學開設新課程時會優先推播課程資訊,使用者進行活動搜尋時也會依使用者興趣優先推播關乎使用者興趣的樂齡課程,透過廣告曝光以達平台與社區大學間的互惠。

 

樂齡商家

  • 優惠折扣:與各大樂齡店家合作,爭取平台使用者優惠折扣。折扣內容如下述:(1)出示本平台會員資格證明畫面即可享會員專屬優惠,優惠折扣內容依店家訂立為主,吸引平台使用者至店家消費外也促進使用者使用平台之誘因。(2)平台使用者所建立之興趣社群至相關店家消費可享專屬折扣優惠,優惠折扣內容依店家訂立為主,興趣社群可以此優惠租借聚會場地、相約報名參與興趣相關活動,促使社群進行線下交流。

  • 互惠宣傳:平台提供相關廣告宣傳與樂齡店家進行互惠,廣告出現版位及推播方式以不干擾使用者為標準,推播方式的觸及分為使用者地理位置及興趣推播。當使用者接近合作商家時會優先推播合作樂齡商家的資訊及優惠活動,使用者進行活動搜尋時也會依使用者興趣優先推播關乎使用者興趣的樂齡合作商家,透過廣告曝光以達平台與店家間的互惠。

bottom of page